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

碎形藝術之旅(03):聖馬可龍(San Marco Dragon)

《柏拉圖的天空》書中有介紹到一張碎形圖(10),曼德布洛特把它命名為「聖馬可龍(San Marco Dragon)」,他說:「這是數學家的狂想曲,用外推法將水都威尼斯教堂建築的空中輪廓,連同大水在廣場上的倒影一併繪入。」
 
圖10.
還真的有那麼一點神似,我上網去看了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的外觀(11),真的驚呼連連。那這張碎形圖到底是怎麼畫出來的?我還不清楚它的程式,猜測應是卡區曲線(Koch Curve)的延伸,卡區曲線是製作碎形圖的重要元素之一,容後介紹。
 
圖11.

不過,在“曼德布洛特集合”的圖中也隱藏有「聖馬可龍」,我在KPT碎形軟體中找到了這隻龍(12)
圖12.

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

碎形藝術之旅(02):碎形樹

《柏拉圖的天空》作者瑞吉斯在書中提到:「任何一幅碎形圖都是一則簡單的數值函數,經過多次迂迴演算,反反覆覆,一遍又一遍的視覺重現。」這種圖形有規律的漸次變大(或變小)現象,曼德布洛特稱之為「變動比例尺」,就像書中所舉例的碎形樹狀圖一樣(7)
 
圖7.

這張圖我是利用MSW Logo繪圖軟體依書中舉例圖重新畫出來的,MSW Logo是一套可以製作碎形的簡易繪圖軟體,網路上可免費自由下載,也有很多網站介紹該軟體的用法與圖例,Youtube網路平台也有很多介紹碎形的短片。此「碎形樹」的構圖是經由一個簡單函數的9次迂迴演算得出的結果。這是一張左右對稱的碎形樹狀圖,當變換了其中的若干參數,我們可以得到更接近自然美的碎形樹(如圖89),不是嗎?
圖8.

圖9.

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

碎形藝術之旅(01):楔子

碎形藝術之旅(01):楔子

碎形(Fractal)是一種出現在大自然的可見奇異景象。
碎形是一門數學。
碎形也是一種藝術。

最近一年來利用閒暇,把早年收集有關“碎形”的書籍與零碎資料重新整理、翻閱,現時網路發達,透過網路搜尋,也可找到相關文獻與軟體,沒事就在電腦上玩一玩,也算是生活上的一種調劑。有了一些心得,於是就作了以下的紀錄。

我個人開始接觸“碎形”這個東西,應該從我在民國82年買了一本科普叢書《柏拉圖的天空》(1)(瑞吉斯原著、邱顯正翻譯,天下文化1993年出版)說起。﹝很怪異的,我一直把這類型的書認為是「科普」叢書,如今把它翻出來,卻看到天下文化將它歸類為「社會人文」。﹞事實上,除了這本書之外,我也陸續買了好幾本科普叢書,都跟碎形有關係,容後續一一介紹。
圖1.《柏拉圖的天空》書籍封面

《柏拉圖的天空》這本書的第四章講的是“碎形之美”,也因為這個章節,我認識了所謂“曼德布洛特集合”(Mandelbrot set)。書中提到曼德布洛特獨自創造出數學的一個全新支派,稱為碎形論(fractals),不只發明了該「集合」(set),而且把這個集合用自己的名字命名,於是在碎形研究領域裡就有了“曼德布洛特集合”(Mandelbrot set)這樣的一個東西。

我進一步在網路上追蹤曼德布洛特是何方神聖,曼德布洛特(Benoit Mandelbrot) (2)是一位數學家,1924年出生於波蘭華沙,1945年考取巴黎綜合理工學院1947就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,取得航空學碩士學位。隨後又回到法國,於1952年在巴黎大學獲得數學科學博士學位。在職業生涯上,曼氏曾任職於美國耶魯大學、IBM(服務長達35)以及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等,2010年病逝美國,享年85歲,他一生最知名的成就就是創造了碎形理論(Fractals)。﹝註:Fractal這個名詞在台灣翻譯為「碎形」,在中國大陸翻譯為「分形」。﹞

圖2.曼德布洛特(Benoit Mandelbrot)
那“曼德布洛特集合”(Mandelbrot set)又是一個甚麼樣的東西?我們用一張維基百科所提供的圖(3)來做說明。﹝註:《柏拉圖的天空》書中有一張低解析度的黑白相同圖片。﹞曼德布洛特說:“這是一條海岸線,圖形看起來就像紐西蘭一樣,有長條形的海島,,側面還有兩個斑點小島,像極了豐富島(Bounty Island),海岸線的圖擺在眼前,碎形確實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。”
圖3.曼德布洛特集合(Mandelbrot set)
《柏拉圖的天空》作者瑞吉斯說:「碎形圖形之美,就美在彼此自我相似的特性。任何碎形的完整圖形,都可以具體而微出現在一個較小的部分。」為此,我以“曼德布洛特集合”那一張圖為例,從圖中擷取了兩處局部﹝註:我利用Photoshop加掛KPT碎形軟體製作﹞(4),一張以低倍率放大(5),一張以高倍率放大(6),所呈現的結果竟然與原圖相似。(待續)
4.KPT碎形軟體中的曼德布洛特集合原圖
圖5.原圖中央處之局部放大
圖6.原圖左側小框之高倍率放大